企业视频展播,请点击播放
视频作者:河北冀泵源水泵制造有限公司
熔盐液下泵
熔盐液下泵
在薄膜稀释法固体烧0碱消费中,高浓度高沸点烧0碱的稀释采取熔盐作为加热介质。采取熔盐的长处是,在常压下即可取得300-500℃的低温,这比用低压蒸汽加热经济、平安,也比用间接火加热轻易掌握,能保障产品德量。熔盐液下泵的工况特征和选型请求如下。
、熔盐的组成为KN0。53 0A,NaN0:40%,NaN037%。在此比例下熔盐的粘度0小,480℃时的粘度为1。5cP,因而活动性好。泵清水测试性能可作为保送熔盐时的性能,对流量、扬程和效力均不修改,但轴功率为原清水泵的1。73倍。
第二、用氮气掩护。空气中的氧气会使低温熔盐中的NaN03氧化为NaN03,使其粘度急剧增添。为此,应在熔盐储槽液面上方用0.05MPa(G)压力的氮气进行掩护。液下泵轴封应避免空气漏入,又要增添氮气耗量。
第三、低温熔盐有很强的氧化性,要避免接触有复原性的铝、纸等物资,避免光滑油漏入储槽。联轴器对中请求高,对中不事先,会招致出口处轴承的破坏和防单面走漏隔离套的磨损。泵出口法兰处要严防走漏,避免烧0伤人员。
第四、因为卧式熔盐泵轴封难度大,熔盐走漏有风险性,故个别采取液下泵。
第五、为延伸溶盐液下泵的长度,进步其运用牢靠性,熔盐储槽宜设计成卧式圆筒,或高径比小的立式圆筒。
构造特征
低温液下泵与常温液下泵的重要差别是要偏重处理与热收缩、低温机械强度和刚度有关的一系列构造设计问题。
、构造上的热对中性某些低温液下泵采取惯例液下泵构造,即用一根出液管。泵运行 时,出液管内充溢低温溶盐,而中心支持管仅下部接触熔盐,出液管的温度比支持管的高,因为热收缩量不同发生的热收缩力很大,易使泵体偏斜,延伸底轴承寿命,或使叶轮与泵体密封环相碰,密封环偏磨,内走漏增大。日本酉岛制造所的熔盐液下泵用双出液管构造,清除了轴向的不平均收缩)。
第二、悬臂式 某些熔盐液下泵有液下底轴承,因熔盐的光滑性不好,且低温下滑动轴承的间隙值难选得适宜,下轴承寿命不长。轴套有磨损使叶轮偏斜,径向向心力增大,进一步加剧轴套和叶轮密封环磨损。因而,这种有底轴承构造的液下泵检修频繁,合理的构造是采取悬臂式构造。
第三、双蜗壳泵体可大幅度减小泵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时的径向力,减小悬臂端挠度。双蜗壳泵体与双出液管联合,取缔了单出液管双蜗壳泵体中180度的隔板,简化铸造。
第四、增强轴承冷却办法 大多数低温液下泵底座上方的下轴承处有水冷夹套。德国KSB公司的熔盐液下泵用轴上自带的风扇进行风冷,后果不如水冷夹套好。瑞士RH泵公司的低温液下泵的轴承用稀油强迫循环光滑。光滑油是应用轴承下方的小叶轮进行循环,轴承座正面设置油箱,内有冷却盘管。轴承的密封用非接触式折流罩密封,处理了低温液下泵漏油 问题。
第五、泵轴封方法要斟酌低温下的寿命问题和便于改换。熔盐液下泵的轴封是针对氮气的密封,各水泵厂都采取填料密封,向填料腔中部的灯笼环处通入氮气。填料腔周围设水冷夹套延伸填料寿命。
液下泵常见的故障
液下泵常见的故障
液下泵依据伸入容器长度的不同须要而制成。液下泵任务局部淹没在液体内,因此轴封无液体飞溅景象;泵运转发生的轴向及径向力分手由滚动轴承及滑动轴承支持,因此运行无乐音;个别温度较高(300度以上)的介质轴承箱部件处有冷却体系,用冷却水带走热量。
液下泵与介质接触的零部件,个别依据介质的请求选用,有金属和非金属材质。
液下泵在传动和旋转方向:泵通过爪型弹性联轴器由电动机间接驱动,从电动机端看泵为顺时针方向旋转。
液下泵普遍用于化工、石化、冶炼、染料、农0药、制药、稀土、化肥等行业,在贮罐上保送各类介质,开式叶轮的可用于保送含固体颗粒的介质。
进水管和泵体内有空气
(1)液下泵启动前未灌满意够的水(实践上液下泵不须要灌引水),有时看上去灌的水已从放气孔溢出,但未转动泵轴交空气完整排出,致使少许空气残留在进水管或泵体中。
(2)与液下泵接触的进水管的程度段顺水流方向运用0。5%以上的降落坡度,衔接液下泵出口的一端为0高,不要完整程度。假如向上翘起,进水管内会存留空气,降落了水管和液下泵中的真空度,影响吸水。
(3)液下泵的填料因临时运用已经磨损或填料压得过松,形成少量的水从填料与泵轴轴套的间隙中喷出,其后果是内部的空气就从这些间隙进入水泵的内部,影响了提水。
(4)进水管因临时潜在水下,管壁侵蚀涌现孔洞,液下泵任务后水面一直降落,当这些孔洞显露水面后,空气就从孔洞进入民进水管。
(5)进水管弯管处涌现裂缝,进水管与液下泵衔接处涌现渺小的间隙,都有能够使空气进入进水管。
液下泵转速低
(1)人为的因素。有局部用户因原配电机破坏,就随便配上另一台电动机带动,后果形成了流量小、扬程低甚至不下水的效果。
(2)液下泵自身的机械故障。叶轮与泵轴紧固螺母松脱或泵轴变形曲折,形成叶轮多移,间接与泵体磨擦,或轴承破坏,都有能够降落液下泵的转速。液下泵吸程太大有些水源较深,有些水源的外围地势较平整处,而疏忽了液下泵的允许吸程,因此发生了吸水少或基本吸不下水的后果。
(3)能源机培修不灵。电动机因绕组销毁,而失磁,培修中绕组匝数、线径、接线方式的转变,或培修中故障未***0消除因素也会使液下泵转速转变。
液下泵吸程太大
有些水源较深,有些水源的外围地势较平整处,而疏忽了液下泵的允许吸程,因此发生了吸水少或基本吸不下水的后果。要晓得液下泵吸水口处能树立的真空度是有限度的,相对真空的吸程约为10米水柱高,而水泵不能够树立相对的真空。而且真空渡过大,易使泵内的水气化,对水泵任务不利。所以各液下泵都有其0大允许吸程,个别在3-8。5米之间。安液下泵时切不可只图不便简朴。
水流的进出水管中的阻力丧失过大
有些用户经过测量,尽管蓄水池或水塔到水源水面的垂直间隔还略小于液下泵扬程,但还是提水量小或提不下水。其起因常是管道太长、水管弯道多,水流在管道中阻力丧失过大。其起因常是管道太长、水管弯道多,水流在管道中阻力丧失过大。个别状况下90度弯管比120度弯管阻力大,每一90度弯管扬程损践约0。5-1米,每20米管道的阻力可使扬程损践约1米。此外,有局部用户还随便液下泵进、出管的管径,这些对扬程也有肯定的影响。
其它因素的影响
(1)底阀打不开。通常是因为液下泵放置时光太长,底阀垫圈被粘逝世,无垫圈的底阀能够会锈逝世。
(2)底阀滤器网被梗塞;或底阀潜在水中污泥层中形成滤网梗塞。
(3)叶轮磨损重大。叶轮叶片经临时运用而磨损,影响了液下泵性能。
(4)闸阀可止回阀有故障或梗塞会形成流量减小甚至抽不下水。
(5)出口管道的走漏也会影响提水量。
液下泵的启停操作方式和检修步骤
液下泵的启停操作方式和检修步骤
液下泵具有耐腐蚀性强、无堵塞、耐高温等特点,常用于输送带颗粒、高粘度、强酸、碱、盐、强氧化剂等多种腐蚀性介质。液下泵的工作环境在液下,如果其空载时间过长,会因散热不良造成机械密封、轴承,定位套等零部件损坏,可靠的人机操作及液位信息传递和控制非常重要。
由于其工作环境特殊,所以液下泵的操作控制和检修都有严格的要求。
1.液下泵启停操作方式
(1)排液量、周期相对稳定,可由操作人员直接控制。
(2)排液的时间和数量不固定,介质比较特殊,环境工况较差,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时采用自动控制和液位报警显示。
(3)实现液下泵的自动控制,主回路电气技术成熟,可靠性好,其关键部位可精0确反应液面位置,并且能实现液位信号的精0确认定和可靠传输。目前有干簧式浮球液位控制器,浮球液位控制器等。
(4)液位控制器的选用,在保证其可靠性的前提下和设备、介质、环境等相匹配。比方发明液下泵轴填料磨损重大时,要及时增添填料,否则就会使液下泵轴填料漏气。
2.液下泵的检修步骤
(1)确认检修条件,拆卸托架和电动机支架连接螺栓,脱开联轴器螺栓。吊下电动机并放至安全位置,拆卸井口法兰螺栓,将泵体整体吊出放至检修场地。
(2)拆卸泵体、叶轮、泵盖,检查叶轮密封环与泵体密封环的间隙,检查轴承与主轴的配合间隙。
(3)拆卸自润滑管线与扬水管,检查自润滑管线是否畅通。
(4)脱开主轴与传动轴的联接,检查主轴的弯曲与转子的径向圆跳动情况。
(5)拆卸托架与联轴器对轮,检查轴承外圈与轴承箱压盖间隙。
(6)拆卸并清洗检查轴承,根据检修前轴承运行数据决定是否更换,测量传动轴的歪曲情况并检查传动轴与导轴承的配合间隙。
浅析液下泵安装要求及拆卸顺序
液下泵是悬臂式免维护液下式离心泵,轴承在液面以上,下面采用无密封形式,是根据伸入容器长度的不同需要而制成的,那么安全要求有哪些呢?及拆卸顺序是怎样的?这些问题,让小编来一一为您解答。
液下泵的安装要求:
1.液下泵须要垂直安装在夜料池或水槽上面的固定支架上;
2.液下泵的吸入口距离池底部应>200mm;
3.液下泵的出口管路一定要另设支架,不允许将其重量直接落在泵体上。
液下泵的拆卸顺序:
1.关闭压出管路中的闸阀,卸掉凸出管上部分法兰的联接接管,拆掉一段管路,其长度以不妨碍泵的起吊为准。
2.松开电机架与电机的联接螺栓,吊去电动机。
3.拆下泵体与支架的螺栓,旋掉叶轮。泵和电机靠得很近,泵为立式安排,分量和叶轮蒙受水压同向,这些因素就势必会对液下泵的轴承安排、电机承载才能、密封等问题请求很高。
4.拆下中部支架,拉下联轴器。
5.拆下轴承体上下轴承盖,塑料自吸泵即可检查轴承状况。
以上就是对液下泵安装要求及拆卸顺序的相关介绍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